一、小宝宝脐带脱落后该怎么护理
你好,一般情况下脐带脱落在七到13天属于正常的。记得每天用碘伏给宝宝消毒两到三次。尽量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沾水,以免感染。
二、新生儿肚脐脱落后怎么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就应把脐部包扎的纱布拿掉,换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而且应坚持每天更换一次。如果脐带残端已干缩,就不必再用纱布了,将脐带暴露在外,有利于脐带干燥,也有利于脐带脱落。在更换前,应用75%的酒精围绕脐带周围进行消毒。2. 新生儿脐部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聚维酮碘,或75%的酒精溶液消毒脐部一次;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母指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径约3cm左右,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3. 婴儿衣物及尿布须常换洗晒烫,禁用换下的衣服及尿布等脏物擦洗或覆盖脐部;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 摒除传统不良习俗——用艾叶或脏布包裹脐部; 5. 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见有黄色或白色脓液排出,为新生儿脐带感染征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并发败血症和新生儿破伤风。6. 洗澡时,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立即擦干净并消毒。7. 换尿布时注意尿布不要覆盖于脐部,以防大小便污染脐部。二、脐带脱落后,要经常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以免细菌入侵。1. 如果发现脐部常常比较湿润,可撒一些消毒用滑石粉以保持干燥不要用消炎粉。2. 如有肉芽形成,可用5%至10%的硝酸银溶液点一下,促其愈合;若肉芽反复,应去医院请医生诊治。3. 如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并伴有异味,且脐部周围发红,属炎症表现,需要到医院诊治,否则有发生败血症的可能。5、 脐带的脱落:新生儿脐带的断端被结扎,逐渐干燥,大约在生后7天脐带残端脱落,俗称掉肚脐。肚脐的底部有时有少许渗血、潮湿,每天用酒精擦擦,避免着水,只要不感染,过几天就会愈合。三、注意:每次护理时应注意脐部的观察。如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应加强消毒。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1.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时。
2.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3.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4.愈合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
三、婴儿脐带脱落了还要做什么措施
你好,要每天用棉签蘸着酒精给宝宝擦洗肚脐的,还有洗澡的时候,要注意肚脐里面不要进水。会引起红肿的。脐带脱落后的1-2天,你会看到宝宝的脐窝局部较湿润,而脐周的皮肤很正常,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两天后脐窝仍然较潮湿,就要注意有无感染了。
四、新生儿肚脐脱落后需要怎么护理
新生宝宝脐部护理要点
养育一个新生宝宝,最重要的是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是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环。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联系的纽带,里面有二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是胎内输送营养和氧气的渠道。新生儿出生后,经夹紧,结扎,切断处理后,残端往往在生后1-3天内干枯脱落,此后脐内血管收缩,脐部皮肤向内牵拉而凹陷,形成脐窝,即平时所说的肚脐眼。
一、新生儿脐带的护理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二、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