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班幼儿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范围很广,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设备安全、游戏安全、逃身安全等,我们一般都是安排在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中渗透以上安全意识,也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相关演习或游戏
1、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
5、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
8、晚上离园后,幼儿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玩耍,以防意外。
9、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10、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11、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12、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13、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幼儿园应该给幼儿进行火灾、地震等方面的演习,事先制定演习逃跑路线,并注意防范在演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外要变消极的保护为积极地自我锻炼,可以让孩子寻找周围有危险地事情,并想办法告诉同伴,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做最安全,如玻璃门、门缝、热水、电源、有井盖的路等,都是要注意的。小班幼儿最先要进行的是“不跟陌生人走”的教育活动。
二、小班的孩子需要教点什么?
学会自己吃饭、解手、穿衣、睡午觉、适应群体生活、
了解基本常识,比如饭前、便后洗手。知道鞋子穿哪只脚,裤子分前后,袖子分左右。
知道基本礼节,进门叫老师好,出门说拜拜。知道收拾玩具。
小孩读小班了,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让他玩得开心,在玩的方式和内容中使他开发智力,学习内容不宜太多,难度不宜太大,一个原则就是让他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三、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时,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拖着小椅子到处跑的现象处处可见,坐的时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翘起来或不停地摇晃。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一次起床后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我说:“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蒋老师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一只手拖着它跑,坐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还晃来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小朋友纷纷说:“我们不拖小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我说:“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请像蒋老师这样做。”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椅子,然后,请全班小朋友练习。小朋友们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小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二、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了解了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需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教育,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在游戏中学习。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在开学初,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二、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入厕,发现刘雨晨、白晨飞、赵文鼎三个小朋友争执起来,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白晨飞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差点把他们两个挤摔交了。于是,我就把他们带回教室,请小朋友来说说谁对谁不对。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三、巧妙地运用文学作品。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比如说,在洗手的时候,我让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尖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这样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四、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好宝宝栏的作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红颜色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黄颜色表示能好好吃饭,绿颜色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条条小鱼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挣做好宝宝,得到泡泡,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三、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强化和巩固。
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