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大班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教师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幼儿一开始来到大班得先培养什么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培养的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规则应该如何制定呢?教师不是规则唯一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应该让幼儿一起来参与规则的建立,这样有助于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和执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自主选择和设计相关规则,比如,“课间10分钟”的摇铃方式、班级安全标志的设计和贴放,等等。这样幼儿会觉得亲切、自然,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规则。
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营造良好的环境,影响幼儿的行为
“龙王的儿子会浮水”,是因为他生长在水中,环境为他提供了生活条件。幼儿的性格还没有成熟,但对环境天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注重环境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室的墙面环境中蕴含教育内涵,例如,在柜子上贴上标识,提醒幼儿“物归原主”、“分类存放”等。另外,针对幼儿的需要将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幼儿无事可干,避免教师过多的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有序进行,不相互干扰。
积极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使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节省教师很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评价活动,在帮助幼儿明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使他们学会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立评比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坚持每天记录,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对有进步的孩子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幼儿的不足要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此外,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因为成人的某些影响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会“润物细无声”。因此,孩子身边的成人,都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教师要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统一观念和行动。教师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比如,大班幼儿的换牙情况比较普遍,帮助幼儿缓解换牙焦虑,了解换牙知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行为习惯之一。可以通过观察醋泡蛋等实验,使幼儿认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饭后漱口、不舔新牙、每天刷牙两次的好习惯。结合“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将“换牙我不怕”的教育融入其中,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地度过换牙期。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我们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家园教育互相补充,相互理解,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