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两岁宝宝手足口症状?

安逸月嫂 2025-04-17 08:02 0 0条评论

一、两岁宝宝手足口症状?

手足口病在病情刚发展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厌食的症状,在病程的中期会出现手,足,口部位的疱疹等等,出现手足口病护理也是很重要的,饭前饭后洗手,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比较多的地方,多喝水促进排毒,保持宝宝全身干净,清洁,这样才有利于疾病康复。

二、手足口症状是啥?

手足口病症状主要是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部位小疱疹。手足口病是小儿易患的疾病,患者之后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会有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等,因此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

三、小孩手足口开始症状?

小孩手足口病发病症状一般如下:1.宝宝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2.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3.伴有嘴角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咽喉痛等。还过几天以后,手部,足部,口部,以及臀部等部位都会出现皮疹。建议有以上症状发生的时候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四、婴儿手足口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常见于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儿童。在发病初期,宝宝常会伴有发烧、口痛、嗓子痛、流口水和拒绝进食等症状。一直持续两天后,宝宝的手心、足底部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应及时就医,切忌抓挠。

五、小儿手足口早期症状?

小儿手足口早期的症状会出现发烧,腹泻,长口疮等症状,可以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谨遵医嘱,平常要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要勤洗手,要保持室内的通风,衣服被子要在太阳底下暴晒,恢复期间饮食要清淡,不要食用花椒,辣椒,烧烤,火锅等食物。

六、婴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对于手足口病,在正常情况下,手足口病在五岁以下的婴儿中更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是偏食,厌食,精神状态差,恶心, 呕吐,伴有低烧。 最后,婴儿的脸颊,口腔粘膜,手脚,臀部等处可能有小皮疹,可能高于皮肤,并发展为带状疱疹。 在正常情况下,以上临床表现表明已经有手足口病感染的初步症状,建议带孩子去当地医院进行病毒学检查。

七、手足口病初期症状特征?

对于手足口病的病人来说,在初期通常可以表现为出现头痛,恶心,乏力,全身不适症状明显,有的可能会伴有低热的状态,但体温不会超过38.5度,随后在病人的口腔粘膜,面颊,手脚,臀部等全身多处可以出现片状的红斑。

八、婴儿得手足口什么症状?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的症状有,持续的发烧,嗓子痛,嘴,手,脚,喉咙口,都有些疱疹的症状,会随着时间长而增加病情的严重,有疱疹破溃,如果早期的发现有手足口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

天气暖和,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

手足口病高发期正大踏步地到来

- 科学家庭育儿 -

***************************************

这几天,估计连幼儿园里都在嚷嚷:春季传染病传播得太厉害,小朋友要勤洗手,少往人堆里钻!对于手足口病这个专门“欺负”小孩子的传染病,大家并不陌生。

在医院治好呢,还是回家好呢?好像病得不太重。

班里有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了,心里好紧张,把家里能消毒的都处理了一遍。

又问我打不打手足口疫苗,我真的不知道呀!

每一次疾病爆发期来临,宝爸妈总是急得抓脑袋,上次明明研究得很透彻,怎么现在又忘光光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免疫知识,掌握得越牢,用在孩子身上就越灵活。小小的保护伞,也就更加地牢固!

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疱疹 图片来自:NHS

  • 主要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一项,是人-人传播的代表途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勤洗手”被如此重视,确保手的卫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传染。

2.通过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所以,打喷嚏、亲吻时也要小心。

3.通过手足口病皮疹里的水疱液进行传播:这种情况较少见。

  • 发病过程

通常,宝宝感染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后,会有2~7天潜伏期,然后才发病。病程大概要经历10天以上。

第1~2天(初发期):发病早期,宝宝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发热。

第3~5天(症状高峰期):这一阶段会出现剧烈的口腔疼痛、手脚出皮疹,宝宝也会因为口腔很疼、皮疹瘙痒而性情暴躁、入睡困难、明显厌食等。

第6~10天(恢复期):后期阶段,基本退热,食欲逐渐恢复,手足皮疹渐渐褪色、脱皮,严重的会出现手指、脚趾末端脱甲。

  • 及时去医院

一般,家长是看到孩子的口、手、脚、肛门等部位有了丘疹、疱疹,才会怀疑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这时,不论是否发烧,最好都带孩子去医院查查,让医生来确诊。如果确诊,医生会完善相应的传染病登记。

护理跟着症状走

症状不同,护理手段也不同。因为疱疹可能出现在嘴里,饮食上更要注意。

  • 早期护理

1.休息充足:让宝宝待在空气流通的阴凉室内,尽可能多休息,补充体力。

2.适当服用退热药:体温≥38.5℃,并伴有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等)的宝宝,可以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强调:服用退热药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而不是维持正常体温。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相应地,如果宝宝发热时无明显不适,就不用急着吃退热药。只要松开衣服,喝水,继续观察即可。

3.鼓励进食:食欲不振的宝宝,要鼓励进食,但不要强迫进食。少量多餐,吃清淡、易消化、品种单一的食物。

  • 中期护理

1.口腔疼痛:剧烈疼痛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厌食等,这时可求助于布洛芬

说明:布洛芬是抗炎镇痛类药物,镇痛作用是首要的,其次才是退热。如果宝宝疼痛难忍,吃药后暂时缓解,能让宝宝睡个好觉,有食欲吃东西。

具体怎样用药,在什么情况下用药,要咨询儿科医生。

2.饮食:这一阶段的孩子嘴巴太痛,往往会厌食,甚至拒绝吃东西。建议给孩子吃流质、半流质的可口食物,如常温果汁、蔬菜粥、肉粥、肉汤等。饭菜、包子等病好了再吃。

不要给孩子吃过热的东西,食物凉一凉再吃。口腔温度低一些,能够缓解疼痛感。

3.皮疹不适:手足口病的皮疹,一般会有轻微的瘙痒疼痛,可以拿冷毛巾轻轻按摩皮疹,缓解不适。也可以鼓励宝宝勤洗手,凉水冲刷能减轻不适。

尽量不要让宝宝挠抓,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感染

  • 后期护理

1.避免传染他人:手足口病宝宝即使症状消失,在一定时间内仍然有传染性,所以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误伤”他人就不好了。

宝宝身体完全复原前,在家里或空气质量好的户外稍微活动就行。不建议剧烈活动,或匆忙返回幼儿园。

2.饮食:这时宝宝需要有营养、热量高、易消化的食物,把生病时丢掉的营养补回来。

哪些症状,提示要赶紧去医院?

在家照顾宝宝,总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万一宝宝病情加重了,需要马上去医院,宝爸妈可不能啥都不知道,一味地扛,会出问题的。

出现这些症状,要马上去医院: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不振、烦躁、易惊跳(这个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孩子的神经系统)、嗜睡、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冰冷、皮肤发花等。这些症状,提示可能有各种内脏并发症,要及时求助儿科医生。

另外,3岁以内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家庭消毒要“给力”

恨不得把家里角角落落都消毒一遍的妈妈不在少数,尤其是接触完一个小病人之后。怎么消毒才是最有用的呢?哪些又是错的呢?

  • 肥皂、洗手液

用干净的水和肥皂、洗手液彻底洗涤受污染物品(比如衣服、鞋子、家具表面、地板、玩具等),虽说不能杀死病毒,但能减少病毒附着

  • 氯漂白剂

用氯漂白剂(1汤匙漂白剂+4杯水混合制成)或含有漂白剂的洗涤用品进行清洁,效果是非常好的。但家中应该少用,因为漂白剂的成分对皮肤的刺激很大。

  • 阳光

洗过的玩具和衣物,可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手足口病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能够有效消毒。

接下来要说两种不太有效的消毒法,少用为妙。

  • 熏蒸白醋

此消毒法流传很广,可实际上,熏蒸白醋产生的刺激性、挥发性气味,对孩子的呼吸道是有损伤的。

尤其孩子要是呼吸道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就更不推荐了。

  • 75%的医用酒精

这种消毒方法,对手足口病病毒没有任何杀伤力。

禁止一切户外活动,就安全了?

有的妈妈也许会说:我干脆不让孩子出门好了,一直窝在家里,总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这种做法可取吗?

  • NO!

即使在手足口病高发季,也应该适当外出活动!只要别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就行。

除了看病,少在医院里长时间逗留(探病、体检等)。

  • 逗留家中有坏处

即使足不出户,也不能杜绝感染。家长外出,照样会把公共环境里的病毒带回家,甚至传染给孩子。

而且,长期不出门活动,还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更增风险。

预防手足口病,也有办法

  •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2016年年中,手足口病EV71亚型病毒疫苗已进行批量生产,并投入上市。具体接种事宜可以咨询当地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

  •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

一定告诉孩子,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 隔离意识

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 远离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佩戴医用口罩。

  • 提高免疫

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都能增强免疫功能水平,这才是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关于免疫的两点疑问

  • 过敏时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吗?

如果孩子有过敏症状发作,不建议此时注射手足口病疫苗

因为,注射疫苗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过敏,还是原过敏症状发生反复。

此外,过敏发作期间,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比较亢进,容易对外来物质过敏,发生疫苗过敏的几率要大一些。

  • 孩子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能终生免疫吗?

首先,我们得复习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而且不同类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用大白话说就是:同一个孩子,如果感染了不同的肠道病毒,也许就会得很多次手足口病。

所以说,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并不能产生终生免疫。

最后的问题来了:既然这样,手足口疫苗预防的也是一种病毒,同样不能终生免疫了?那为什么还要接种?

答:重申!手足口病疫苗最显著的作用,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而不是完全免疫!

作者

DrKing科学育儿王牌团队成员、儿科医生 崔咏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DrKing科学家庭育儿

我是Dr.King,与百名育儿王牌专家一起

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

十、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症状初期首先就是低烧、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好,之后会出现了咽喉的疼痛或者口腔内部的干燥,接下来就慢慢的会在口腔粘膜面出现1—3毫米大小的水泡,再经过一段时间这些水泡就会变成溃疡。这样的情况最好是到医院去检查做相关的治疗,以免情况严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