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欲期如何培养宝宝自律?
父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接纳孩子肛欲期的大小便行为,不可以将孩子弄脏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此事。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家长没有接纳孩子肛欲期的表现,对孩子发脾气会导致孩子紧张不安。当孩子随不了父母给他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退缩的状态,他希望回到小时候,那时候她尿裤子妈妈不会打骂他,这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什么是肛欲期?
肛欲期一般指的是幼儿时期,宝宝刚学会走路,刚学会脱裤子,话还说不清的时候,大便、小便不能明确的表达清楚,反复的出现憋大便或别小便,甚至有的时候会将大便或小便弄在裤子上的时候,每个宝宝的体质不一样,肛欲期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也有的宝宝没有这种现象都是死正常的。
三、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还有哪些期?
弗洛伊德最初认为,人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力比多的满足。而根据满足的不同方式,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而曾奇峰将其简化为了三个: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和俄狄浦斯期(3岁以后)。因此,除了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以外没有其它期了。
四、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肛欲期?
孩子出现憋尿憋大便的行为,就表示进入肛欲期了。肛欲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
肛欲期通常发生在2-3岁的小孩,在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后,出现孩子憋尿憋大便,将大便或小便解在裤子里的行为,孩子在体会肛门和尿道括约肌收缩和放松的体验,并从中获得快感。有些孩子还会研究自己的排泄物。这个时期通常持续2-3个月,个别小孩半年。
孩子进入肛欲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女儿2岁半时去了幼儿园,这时候她已经会自己去厕所大小便了。
有一天下午放学在家,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就安静下来了,眼睛发红想流泪,小脸皱成一团,站着不动,过一会又没事了,接着玩。准备洗澡的时候,她说,妈妈我要站你后面。我说好呀。然后她站到我后面,抱住我,过一会大便拉在裤子里了。
连续几天,女儿都是这样,有时候自己到一个角落悄悄的把大便拉到裤子里。有时候,问她要不要拉便便,她每次都说不要。不理她的时候,就悄悄拉在裤子里。于是我到网上查找原因,原来女儿到了肛欲期。
于是我就跟女儿的班主任就女儿的肛欲期进行了沟通。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采取的措施都是这样:
1、我们只是默默的关注她,不再问她要不要上厕所之类的,假装看不见。
2、发现她有憋大便的表现,根据她的需要,想安静就让她安静,不打扰她。她想站你后面时,就让她站,想去某个角落就让她去。总之,她想做什么都允许,而且不问她原因。
3、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就及时帮她换裤子。
4、孩子每次拉完大便,不管拉在裤子里还是厕所,都表扬她,“你很棒!便便是你拉出来的哦!”“你做的非常好,拉便便第一名!”我们每次都对她竖起拇指表扬,每次拉完大便,孩子都非常高兴。
5、就孩子拉大便这件事,绝对不能骂她。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然后不知不觉的,2个月不到,孩子就度过肛欲期了。肛欲期一过,白天孩子大小便都是自己去厕所,自己脱裤子拉了。
家长要对肛欲期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对肛欲期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嘲笑,否则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会延长肛欲期的时间。
五、肛欲期人格是什么意思?
肛欲期人格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儿童发展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大约在2-3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注意力和满足需求的重点转移到了肛门区域,即排泄和控制排泄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控制排泄,以及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和家庭规矩。
肛欲期人格的特征包括强调秩序和规则,以及控制和支配的欲望。
这些特征可能会在成年后的个性中表现出来,例如强调控制和秩序,或者过分注重细节和规则。
同时,肛欲期人格也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过分的执着和固执,或者对权威和权力的过度追求。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焦虑和冲突。
肛欲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个体的发展和个性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口欲期宝宝表现?
1、吃手:属于较正常的现象,通常在宝宝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吃手的现象。吃手是对外部世界探索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手眼协调、手指分化等能力的发展。在吃手过程中,宝宝能够有吸吮、吞咽,是对手的认识;
2、用嘴舔:宝宝在口欲期,即从2-3个月开始时,舔能够接触到嘴边的所有物品,比如水瓶、奶瓶或者大人的手指等,均会造成宝宝吸吮。这时宝宝学会主动伸出舌头,开始自己吐泡泡、流口水,此外,也可能舔自己的嘴唇等;
3、其他物体塞入嘴内:宝宝能够吃所接触到的一切物品,除吃手外,所有的玩具、用品均可能塞进嘴里。一定要注意看护,防止出现异物被吞到口或胃内。
宝宝口欲期是对外界世界的探索反应,不要过多给予限制,这时要满足其需要,将手洗干净,可以令宝宝放到嘴内,能够探索部分物品,有助于神经的发育。
七、肛欲期要不要继续穿纸尿裤?
在肛欲期阶段,宝宝是否需要继续穿纸尿裤,取决于宝宝的具体情况。
如果宝宝已经能够自主控制大小便,那么可以考虑不再穿纸尿裤,而是让宝宝穿上内裤,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如果宝宝还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那么可以继续穿纸尿裤,但是要注意及时更换,保持宝宝屁股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红屁股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肛欲期阶段,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喜欢憋大小便、喜欢摸自己的屁股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宝宝的隐私和尊严,不要过多干涉宝宝的行为,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肛欲期。
八、宝宝口欲期如何应对?
1.
父母与口欲期的宝宝多开展身体接触
妈妈与少年儿童人体的触碰,可提升小孩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推动小孩人的大脑的分裂发育。与成年人身体接触不够的少年儿童,其智商、性敏感度都将遭受水平不一的危害。
2.
留意宝宝安全性
要留意宝宝通道物的安全隐患,挑选尺寸适合的玩具给宝宝玩,把非常容易吃进肚子里的、非常容易砍断的或是太硬非常容易损害宝宝的玩具收起來,把风险降至最少。一定要还记得,收好家中的物品,假如你不愿把某种东西给宝宝玩,一定不可以让她看到,不然她会又哭又闹着要,假如你让步,她便会再次应用又哭又闹这一招做到目地。
3.
不必劝阻宝宝咬东西
宝宝咬东西时,不必强制劝阻,那样她会觉得很有含意。尤其要留意的是,小宝宝还不容易叛逆的,她仅仅感觉好玩。因而不必对宝宝咬东西觉得发火,更为不必强制性抢走宝宝已经咬的物件,不然会得不偿失让宝宝的口欲无法得到达到。
九、口欲期宝宝怎么引导?
对于口欲期的宝宝,家长需要细心引导和照顾,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理解宝宝的需求。口欲期是宝宝探索和认知世界的一个阶段,他们会把周围的事物放到嘴里来感知和认识。家长需要理解宝宝的需求,并确保宝宝能够得到满足。提供适合的物品。给宝宝提供一些适合啃咬的物品,如磨牙棒、磨牙饼干等,这些物品可以帮助宝宝缓解口腔的不适感,同时锻炼他们的咀嚼能力。注意卫生和安全。在宝宝口欲期时,家长需要时刻保持手卫生,避免宝宝将不干净的东西放入口中。同时,避免给宝宝易窒息的物品,如硬币、小玩具等,以免发生意外。适度关注和陪伴。在宝宝口欲期时,家长可以适度地关注和陪伴宝宝,与宝宝互动,帮助宝宝缓解口腔的不适感,同时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避免过度干预。在宝宝口欲期时,家长不要过度干预宝宝的行为,如强制阻止宝宝吃手等,这样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总之,对于口欲期的宝宝,家长需要理解宝宝的需求,提供适合的物品,注意卫生和安全,适度关注和陪伴,以及避免过度干预。这样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同时促进宝宝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十、怎样帮助宝宝度过口欲期?
方法一
不干涉:别去干涉孩子用嘴认识世界的过程,宝宝咬东西时,不要强行制止,否则容易加剧宝宝口欲期的反应;
方法二
定期做好卫生:孩子能够到、拿到、舔到的地方和物品,都洗干净了,过小的或是危险的物品,一定要收拾好,不让孩子拿到手;
方法三
父母多接触孩子:妈妈或者爸爸可以通过多多抚摸、拥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能转移一部分孩子口欲期的需求;
方法四
引导宝宝正确玩玩具:比如在宝宝咬摇铃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的手摇晃摇铃,让铃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从而让宝宝忘记咬玩具。
孩子没有什么习惯是改不过来的,别太担心。 孩子捧着奶瓶,找到的是心理上的快感,所以他恋恋不舍。从心理学上说,他的“口欲期”过度满足了,要说这算不算心理问题,现在不好说,即使有心理问题,也是将来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人格上的问题。
扩展资料:什么是口欲期: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医学观察认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通过B超检查,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奶嘴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
口欲期滞后导致的结果
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就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脚丫,长大后出现贪吃,抽烟,喝酒,饶舌,唠叨等现象。突然中断哺乳,宝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就可能导致宝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