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六个月的宝宝如何护理?
其实无论在哪个季节,保证宝宝有一副好体格都是爸爸妈妈们应该时刻注意的。
保证有规律的生活:
宝宝一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睡眠、游戏,这些生活环节若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自身的免疫力,使宝宝少得或不得病。
保证宝宝至少有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小婴儿还可每天坚持做抚触或被动操;稍大一些的宝宝,尤其是4岁以上的孩子还可循序渐进地从事游泳运动。游泳是提高人体免疫力一项最为理想的运动,它可使全身的肌肉得到锻炼。
免疫力也与吃什么有关。
均衡营养指的是各类食物和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在为宝宝提供膳食时应尽可能的做到品种多样、比例适当、定时定量、调配得当,并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秋天对机体而言是调养生机、去旧更新的最佳季节,可多食用诸如:红枣、莲子、桂园、银耳、核桃、黑芝麻、山药、百合、南瓜和茭白等适于秋季进补的食物,还可多食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橙、绿色的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
合理应用药物。
能通过食物调整、加强护理解决问题的,最好不要用药物解决,尤其不能滥用抗生素,否则适得其反。另外,要为宝宝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愉快地生活环境。
对极特殊、体质虚弱的宝宝:
除应采取上述措施外,可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适时、适度、在特定的时期内应用一些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类似于初乳素的保健品,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允许孩子生一些小病。
人体的免疫力是出生以后,慢慢地强壮起来的。不得病的孩子就永远没有免疫力。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制造一些疫苗给孩子注射的原因,就是要人为地制造一些“小病”来培养孩子的免疫力。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抵抗力低,也许会出现一些感冒的症状,家长只需要认真对待,不要惊慌,很多研究证实孩子经常得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能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很有好处。
早点适应环境。
华北地区,夏季比较长,秋季比较短,天气由热一下子转冷,气温转换的非常快。而且北方秋季多风沙,风一刮,空气中除了细菌、 病毒外,还有一些致敏物质,如灰尘、粉尘等,因此秋季不仅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也是哮喘的高发季节。 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提高孩子呼吸道抵抗力。这个工作要从夏季就开始,每天早上,都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天气慢慢变凉,孩子也逐渐适应由热变凉,风小到风大,空气由清新到污浊。
二、十六个月宝宝的注意事项
16个月的婴儿,从母体中得到的某些营养物质和抵抗传染病的抗体已经大量消耗掉和逐步消失,宝宝患营养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机会增多,父母要学会家庭医疗护理的常用方法。
少数婴儿在这个月开始出牙。父母的工作中又多了一项保护宝宝牙齿的任务。
您的宝宝长得有劲了,要有意识地帮助他(她)做一些翻身、站立、独坐的练习。
三、婴儿如何护理
母乳喂养
许多喂哺母乳的新妈妈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宝宝是否吃够了,如果在喂奶前乳房胀,而喂过后就松软了,这就表示宝宝吃得够多了,此外,若宝宝每天小便的次数有6次以上,是尿液呈淡黄色,就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大约每隔两个小时喂一次母乳,但若宝宝睡觉,就不必在固定的时间把宝宝叫醒喂奶,只要宝宝想吃,就尽量喂他。
由于母乳好消化,所以喂奶后不需要排气,但如果宝宝本身容易吐奶或溢奶,就要给宝宝拍拍背,帮助他排气。此外,让宝宝吃奶后朝右侧睡,可改善吐奶和消化不良,就算吐奶,也会从嘴旁边流出,不容易出现呛奶。
.头部的照护
有些新生儿有头部血肿,也就是在头部出现一块凸起,但并不会超过骨头缝。这种现象大多是在出生后造成的。通常两三个月之后会自行吸收,因此不必太在意。
为了让宝宝的头型比较好看,妈妈在喂奶后,可以先让宝宝侧向右睡,以帮助消化,两小时后,再将宝宝翻向左侧睡。
.眼睛的照护
宝宝的眼睛多少都有点分泌物,且应该是透明的或是白色的,若发现分泌物为黄绿色,或者突然增多,就要就医院检查了。
新手妈妈可以使用消毒棉棒,蘸生理盐水,由内向外清洁宝宝的眼睛,把分泌物清除掉。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过的棉棒绝对不能重复使用,应该换干净的。此外,妈妈平时也可以按摩宝宝的鼻泪管,使其更加通畅。这有助于改善眼睛产生分泌物的情况。
.耳鼻喉的照护
正常情况下,耳朵并不产生液态分泌物,如果有,则可能是感染的表现,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就医。
宝宝哭起来时,鼻子会分泌鼻涕。因此,妈妈平时可以准备细棉棒(专门用于清洁耳朵或鼻子的),来清洁宝宝的鼻腔,让鼻腔保持畅通。
一般来说,宝宝的哭声应该十分清澈,没有任何杂音或痰音,否则可能是感冒了,应就医诊治。
.皮肤的照护
新生儿常出现脱皮,尤其是手的末梢,但随着生长发育渐渐改善,如果宝宝的皮肤或肢体末梢比较干燥,甚至出现皲裂,妈妈可以帮宝宝涂抹适量的婴儿乳液,婴儿油。
.体温问题
宝宝的正常体温介于36。5-37。5之间,测量体温时,要尽量让宝宝保持安静的状态,不要在哭闹时测体温,以免影响结果。此外,宝宝刚喝完牛奶时体温较高,刚洗完澡时则较低,所以应避开这两个时间段。
.当宝宝体温高于37。4度时,应先观察室温是否过高,宝宝衣服是否穿太多,一般来说,宝宝穿衣原则:大人穿一件,宝宝穿二件,并不需要太多的衣服。
排除上述原因后,妈妈可先安抚宝宝,让宝宝睡一小时再量体温,若仍高于38度,就可能发烧。
那么宝宝的体温低于36。5度该怎么办呢?妈妈可先检查是不是衣服穿得不够,或是室温太低。一般室温应保持在26-28度。
.排泄问题
一般问题下,两小时就应检查一下宝宝的尿布,如果发现宝宝解便了,就应立即换尿布。新生儿到底何时才解便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宝宝出生两三天后才会解便,有的则会立即解便。一般喝母乳的宝宝大便稀软,若有黏液便,脓血便,或伴有严重腥臭味,就必须就医了。
.哭闹问题
如果宝宝不停哭闹,妈妈要首先检查尿布,看宝宝是否尿。此外,太冷或太热也会让宝宝哭闹不安。新妈妈要检查宝宝是否出汗或手脚发凉,然后调整宝宝的衣物和室内温度。此外,宝宝哭闹还可能因为饿了。
如果妈妈确认宝宝没有上述原因而仍哭闹,那么不防抱抱他,因为孩子可能希望得到大人的关心和抚爱。妈妈最好等宝宝哭一会儿再去抱他,否则就会使他养成一哭就有人抱的心理定势。
如果宝宝哭闹是因为腹胀等不舒服的缘故,妈妈可以轻拍小肚子来缓急腹胀。此外,也可以使用薄荷油,加上等量的水稀释,涂抹在整个腹部,并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
.换尿布
新妈妈在帮宝宝换尿布的时候,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应从前往后擦拭。必须擦干净。另外,不可以重复使用用过的卫生纸。
如果新妈妈在帮宝宝清洁完小屁股后,使用痱子粉来保持屁股干爽。此时,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吸入痱子粉,否则会造成剧烈咳嗽等肺部问题。只要新妈妈定时检查尿布,清洁小屁股,不会造成宝宝小屁股发红或出现尿布疹等问题。
.洗澡
新妈妈必须知道,宝宝最好每天洗一次澡,除了能够去污垢和细菌,避免生病外,妈妈还可以通过洗澡来观察宝宝的活动力,皮肤状况等。
最好在吃奶前洗澡,如果宝宝刚好吃过奶了,必须等两小时以后再洗,才不会造成呕吐。妈妈可选择一天中较温暖的时间给宝宝洗澡,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2点。
另外,不要每次洗澡都使用香皂来给宝宝清洁皮肤,过渡清洁容易造成感染,一般每周用一两次即可。
.睡眠时间
新生儿一般每天要睡16-20小时,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不防多给他些刺激,比如多对他说话来增加听觉刺激,拿一些颜色鲜明的玩具给他玩来增加视觉刺激,多摸摸他的皮肤,帮他按摩来增加触觉上的刺激。另外,白天应该尽量保持室内的明亮,让宝宝理解白天黑夜的区别。有助于养成规律的睡眠。
无论宝宝趴睡还是侧睡、仰睡,妈妈都要经常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包括被子、枕头是否异常,以避免睡眠可能发生的窒息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