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宝宝的教育知识。

安逸月嫂 2025-04-11 19:17 0 0条评论

宝宝的教育知识。

对零至一岁宝宝进行智慧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视觉刺激

家长可以在宝宝摇篮的四周贴些图片,并经常更换,来促进孩子的用眼兴趣。当他能自如地用手抓握时,就会拉扯这些图片,好像他能把图片上的人、景物拉出来似的。也可以将小床的围栏油漆得鲜艳些,或者买一些纯白或光亮的栏杆,用剪成小块的毡制品、彩色广告纸装饰一下,再把小床围起来。

怀特博士指出,宝宝对人类脸部的注意最多,所以,不妨把纸片剪成图形,画上人脸的大概特点,宝宝就会长时间地注视着这些图案。

二、提供听觉刺激

宝宝的听觉很好,父母、保姆最好经常与他聊聊、哼哼歌。也许你还记得幼时妈妈哼的催眠曲。如有兴趣不妨将这些轻柔、宁静的曲子记录下来在照料孩子时你就可以经常随口哼哼。

声音、音调、节奏的变换是转移烦躁不安的宝宝的绝妙办法。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适合宝宝的流行歌曲记下来。例如一个正噼噼啪啪地拍打着洗澡水的宝宝听到进行曲会更加活泼、有劲。父母也可以自编育儿曲只要有创造性能启发想象力,宝宝就会喜欢。

三、提供动感刺激

父母、保姆应该经常变换宝宝在床上、椅子上的姿势鼓励他活动躯干、手臂和双腿。一个能控制自己头部、颈部的宝宝总是喜欢翻来滚去或玩着自己的手臂、双腿。

父母可以轻轻地拉住宝宝的腿将它左右摆;让宝宝用手抱紧某一个东西父母将他的手拉开再合拢。不过这些游戏只能持续几分钟最好在换尿布、洗澡时做。多数父母或保姆喜欢和宝宝一起坐在地板上让宝宝打滚。如果在地板上放个玩具能吸引宝宝的注意那就鼓励他爬到那里。

四、开阔视野

不要总让宝宝呆在摇篮里,不妨用宝宝轻便推车或背带随身带着宝宝走动,这能开阔他的视野,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周围的人们,同时也促进其心智、生理、人际交往及感情等的发展。等宝宝会爬时父母、保姆就要重新布置房间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这使他能安全地探索周围的一切。在围栏里长大的宝宝就不会有机会发展他的好奇心。

参考资料:

对早期教育一说,许多父母并不陌生。然而,目前许多家庭中的早期教育却存在着观念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空白。

误区1:早教只是单纯的智力开发。

实际:0岁至3岁婴儿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而是教育引导孩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情感的养成,是一种全面的教育。

误区2:早教只是盲目灌输知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早教应该让孩子学会某种技能,无视孩子的兴趣。

实际:早教首先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在孩子快乐的游戏中引导他吸收知识或掌握技能。

误区3:高智商家庭可以自己早教。许多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也没有进行早教,自己同样上大学,读研、考博,自己完全可以对孩子进行早教。

实际: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比普通家庭的好,但和专业的早教班比,还是有差距的。

误区4:随时上早教班,没有计划性。目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但是考虑到孩子还小,等到1岁、2岁时才去早教。

实际:科学计划很关键。孩子6个月就可以进行早教。

早期教育的重点包括身体、良好性格和智力开发三方面内容,孩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情感的养成,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早教: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

山西大学心理学王教授说,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关键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触点”,发掘智力潜能和各种能力,在乐趣中成长。

其实,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最最应该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日后也许不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付未来一生荣辱、坎坷与坦途的保证。这一点早已得到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认可。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旦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 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五.*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敢于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劳动习惯

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