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作为一名90后新手妈妈,请问,怎样才能养好孩子呢?

安逸月嫂 2025-04-21 08:02 0 0条评论

一、作为一名90后新手妈妈,请问,怎样才能养好孩子呢?

现在的孩子条件好,所以讲究多,因此,建议自己从书本中学习育儿知识,这样自己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育儿理念。但最重要的不是看书育儿,而是学习老一辈的经验,这一点最好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学,母女连心学得快。也就是说,可以把母亲接到身边,让她帮助自己带孩子,如果妈妈不行,婆婆也是可以的,这样,书本上实践中,你就不愁不会带好孩子。

二、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研究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在中科院里并不是智商最高的那些人,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是网络.毒品.酒精与性。母亲们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或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性的问题。妈妈就可以耐心有技巧的回答孩子的问题,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孩子们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问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作母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让你对自己的母亲地位见鬼去吧,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以上是我在书上看到的,自己总结了一下,不一定对,不对之处请妈妈们提出来,咱们共同努力商讨教子方法

三、作为一个职场妈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第一个要素是,母亲必须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一个脾气无常的母亲一定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相反母亲做事情心平气和、讲道理、有比较豁达的胸怀,那么孩子就不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也就是说,他的脾气就会比较正常。

心平气和,是母亲处事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不抱怨、不责备、不随便批判、不随便和人吵架,在孩子面前不和自己的丈夫无理取闹。这种家庭气氛对孩子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有一个安定温馨的成长环境。营造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但我认为母亲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二个要素是,母亲需要从小和孩子一起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我最担忧的是自己都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却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训斥和指责的母亲。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例如,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把自己玩的东西归类整理,能对自己的小卧室能进行整理,不管是叠被子还是扫地。慢慢长大一些,孩子可以学着在洗衣机里洗自己的衣服,甚至再大一点孩子可以学着每个礼拜都参与做一顿饭。总而言之,对孩子要有一些规矩,这些规矩不能随着父母的心意(家长脾气好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家长脾气不好了孩子就什么都不能干),而是说不管什么情况之下,都要有合理的规矩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孩子未来很重要。

我碰到过一位母亲,她告诉我她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很有出息。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孩子每天必须把自己的房间打扫整理干净,否则不允许出门。我认为这就是某种规矩意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大后出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因为从小父母没有明确的规矩意识,孩子每天都要看着父母的脸色行事。父母脸色好的时候,对孩子宠爱无度;不好的时候,孩子就畏首畏尾。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个要素是,要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在我看来不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如何,都应该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这方面母亲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如何养成这个习惯呢?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一直到七八岁,如果母亲能在睡觉之前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个半小时,孩子就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他就能够在知性上不断地发展,情感更加丰富(阅读诗歌散文会使人的情感丰富),交流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词汇量会增加)。每读一本书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世界,因此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会变得更加开阔,思想也会变得更加的丰富,所以读书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两岁开始到七八岁这段时间,读书比学英语、数学要重要得多,因为在书本中间会建立孩子的思想性、想象力、创造力、逻辑和思维能力。在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如果说父母不读书而是在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读书,那么孩子是无法养成读书习惯的。我建议可以规定一个读书时间,这个时间内,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在孩子认字不多的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读书。

能把以上这三件事情做好,一个母亲就基本上能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当然,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健全的、快乐的、聪慧的孩子,光靠这三件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夫妻除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父母的身上获取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学校的学习、社会的历练等途径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适当的时候带着孩子去行走世界,让孩子多和其他的同学交往,在人群中间逐渐长大,在与小伙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领导力。

总而言之,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容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间,父母能把事情做对很重要。其中,重中之重是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理解、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请记住不要让关爱和理解,变成偏爱和宠爱,一旦开始没有原则地对孩子偏爱和宠爱,很容易让孩子的成长偏离轨道。